29.3.10

people: tina chow (1951~1992): a fashion icon in the 80's



她的頭髮總是往後梳起在頸上盤個小髻,或是推得短短的用膠隨性地向後梳著。像個男孩子。露出整張臉也不覺的懾人,反而恬淡。她背部和脖子弧線,時間就停止在肩膀上。你看著她,她笑起來,也就只是笑著。

Tina Chow,本名Bettina Louise Lutz,生於美國Ohio,父親是美籍(德裔)軍人,母親為日籍演員,相識於二戰後的日本。少女時期回日本與姊姊一同開始模特兒生涯,為當時最知名的少女模特兒之一。不久,認識在美國時尚界頗具影響力的插畫家Antonio Lopez,開展巴黎的模特兒事業。1972年於倫敦與Michael Chow*結婚後扮演Mr. Chow餐館裡恰如其分的女主人。

她是最適度的派對女主人,笑起來,你分不清她是開心還是禮貌。她是簡約的,化最低限度的妝,穿最低限度的衣服。她是灰色的,深深淺淺不同色調的灰,包括淺灰棕色的眼睛。席間,她在話題裡添加的一兩句讚歎,能讓說故事的人顯得更迷人。你從來都忘記她是迷人的,也忘記詢問她的感受,因為她就是那麼適度的存在著。她走進來,Mr. Chow 才是 Mr. Chow**

Tina1985年入選International Best DressedList80'sTina成為當代重要的fashion icon,人們相繼摹仿她的衣著風格。當時某個雜誌請十個服裝設計師選出他們最重要的謬思,八位同時選擇了Tina。幾乎可以說是Tina定調並且再現了八十年代的時尚以及創造了一種簡約的女性風格***

日常的生活她總是穿著白T-Shirt,男用V領羊毛衫,不打折的黑長褲,平底鞋。拿著香檳或紅酒穿梭在賓客間,微笑或乾杯。彷彿薄薄的身體會貼著餐廳椅子的弧度,牆壁的直角,吧台的曲線一般,像個醒目的隱形。有時則是古董禮服。她的衣著風格是毫不費力和不精心的,流露出搖擺於兩性的詭譎魅力。

Tina在八十年代大量收集古董高級定製服,是世界最重要的收藏家之一。

1984年的一張照片預先揭示了Mr.ChowMrs.Chow在八十年代中期的關係,她是個高塔裡的女主人。她看見每日高朋滿座的內在是空無一物,許多朋友發現她其實安靜地尋找瘋狂的出口。"I felt my life slipping away while I continued to party."

1985年,周氏夫婦帶著兩個孩子移居洛杉磯。多位朋友於八十年代中期死於aids.

她開始著迷未打磨的水晶,用細細的深色竹子包裹,戴在頸子上,像個站在水裡的女人。水晶和竹子也被設計成戒指和手環,卻出乎意料的巨大,像鎖具。

1987年,MichaelTina分居,但是Tina所設計的珠寶獲得空前的成功。1989年左右,在法國和雙性戀Kimd’Estainville短暫交往,於日本診斷出HIV帶源,放棄積極療法,並向大眾宣佈病情,據載為第一位感染的異性戀女性。開始為其古董衣物收藏編纂目錄。1990年,正式離婚。1992年,Tina死於加州。死後捐贈與拍賣其古董收藏。

晚年的她開始思考,終其一生她都在平衡心裡與外在的東方和西方。其實她從來不是適度或合適的,不論在西方還是東方她都突出顯眼,淺色眼眸或深黑髮色,在和周圍人不同的世界看起來都是被放大的。放大的不只是她混血的外貌還有衣著和舉止。

世人難以忘記的並不是一個人的衣著風格,只有最不畏懼與眾人不同的人可以創造時代,能夠成為icon




* Michael Chow(周英華):京劇名伶周信芳次子,少年時期渡英,為高級中式餐廳老闆,建築師與室內設計師。1968於倫敦開設餐廳Mr. Chow為當時倫敦藝文人士聚集地。1979年前往紐約,八十年代紐約藝術,設計界以Mr. Chow為中心。(wiki)


** Joan Juliet Buck,"Tina Chow inspired the world of fashion with her gentle presence and her own graceful and elegant style".US Vogue April 1992 (text: 1, 2, 3)


*** Karl Lagerfeld credits her with inventing minimal chic. "Nobody looked better in it than Tina did," he says. (Lost Angel: The death and life of a woman of fashion, New York Magazine, 1992) (text: )



撰文: 陳吉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