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uote 』 (4) ☁☁☁ (1) 女神 (5) 文化 (7) 以後 (2) 平面 (6) 衣裝 (11) 青春 (2) 封面 (1) 紀錄片 (4) 音樂 (1) 插畫 (24) 評論 (1) Ⓐnything-else (3) art (24) books (8) camp camp 地 (3) collage (2) design (10) fashion (12) green (1) home (1) inthebook (1) land and tales (2) london london (2) magazine (16) movie (1) people (12) photography (17) poetry (1) rookie (1) screen-printing (1) sometime-else (1) ⓢtudio (6) web (1)





顯示具有 ⓢtudio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tudio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31.7.13

deliberate coincidence - Palefroi

Palefroi是一個絹印(screen-print)工作室,位於德國柏林,由Damien Tran和Marion Jdanoff兩人組成,專注於絹印海報和手工製作的圖畫小誌,甚至舉辦絹版印刷的教學工作坊。作品在看似拼貼巧合的組成背後,其實是細心對版位和挑選顏色的計較。Palefroi雖然是二人的組合,Damien Tran和Marion Jdanoff的個人作品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Marion Jdanoff,以插畫和絹印有小男孩般的頑心。而Damien Tran的作品,在拼貼和絹印之間,有難以言喻的詩意。









palefroi | palefroi.net
Damien Tran | damientran.com
Marion Jdanoff | marionjdanoff.net


images | damientran.com

4.5.13

歪斜博物館 - Museum Studio








Museum Studio是一間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設計工作室。作品風格變幻多端,創作範疇包括平面設計、插畫、攝影、傢俱和展場設計,並策劃出版目前已經11期的Museum Paper。「博物館工作室」,名稱取自創辦人童年時期最喜歡的地方,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而博物館所象徵的分類、秩序、疏離、和教育意義,據Museum Studio的說法是:只有單純的對博物館外觀和氣氛的嚮往,僅此而已。

在創作上,Museum Studio展現的是全然的獨立態度,拼貼、攝影、或是幾何圖形,在Museum Studio的作品裡都能游刃有餘恣意展現,視覺上新奇古怪,似乎沒有一個特定風格能夠界定,有時狂噪、而有時有優雅的詩意。其中為法國唱片廠牌Marble設計的識別系統,黑白大理石花紋為視覺元素,以非常直接的方式將品牌名稱視覺化,並設定唱片封面的應用模式,將大理石花紋作為封面的邊框,方框固定專輯名稱的位置。像是噪音粒子的黑白色的圖案、Marble和大理石花紋,頗有對照的樂趣。

Museum Paper作為Museum Studio自主出版的系列書籍,從最初以訪談為主的雜誌,逐漸轉型為每期和不同藝術家合作、量身打造的editorial book,在書籍設計的概念上詮釋藝術作品,本本都有驚喜。

Museum Studio像是無法規矩擺放展覽品的歪斜博物館,東倒西歪翻滾出巧妙的圖形,總是在我們以為共識的地方突圍,小詭計似的充滿新的視覺樂趣。













Museum Studio | www.museumstudio.se

16.4.13

福洛德爵士:點石成金的奇想 - Studio Fludd




Studio Fludd來自威尼斯,成立於2008年,是一個混合多樣媒材的年輕工作室,成員共5人,Matteo Baratto, Caterina Gabelli, Clara Giaquinto, Sara Maragotto, Valeria Sanguin,以煉金術為創作的靈感來源,借16~17世紀的科學家Sir. Fludd (Robert Fludd)之名,將工作室取名為Studio Fludd。


 

Sir. Fludd (1574~1637),一個星象學家、數學家、宇宙學家、神秘學家、據說也是個煉金術士。Studio Fludd,似乎也跟隨著博學的福洛德爵士多方面的研究興趣,將平面設計結合插畫、印刷物結合裝置、立體的現成物與平面的版面互相轉化,木製的多面體像是實驗室裡眩目的珍奇礦物,色彩和諧的物件似乎能對照著元素表。讓我想到小時後學校附近雜貨店裡賣的礦物學習教材,保利龍隔間的小格子裡質感各異的柔滑或粗糙,組合而成的和諧圖樣。 

不論是委托案或自發性的創作,Studio Fludd在平面和立體的交錯裡、和對手工製作的喜愛和堅持,冶煉著天馬行空的奇想。






Studio Fludd | studiofludd.com
images | studiofludd.com

27.7.12

A dose of - Kokoro & Moi
























有時候仔細審視某件令你崇拜的平面設計作品所得到的恐怕不只是靈感,可能還包括發現設計本身的樂趣以及其無法實現的沮喪、羨慕忌妒、還有對台灣現行美感的哀愁;而惶恐,比較像是在被推翻的提案中,質疑起自己所站立的位子,舉措無從。

恐怕不只是靈感,更不是先進國家美感的不同,而是一種對價值的認知。在美感之外,你是否願意讓一件作品看起來不僅僅是只有適當和正確,她還必須挑戰既有的規範/模範。

Kokoro & Moi,他們的生存哲學也踏實地實踐在他們的作品上。美夢成真。 

Kokoro & Moi說:We have a penchant for the curious and the extraordinary. 來自芬蘭,2001年甫從學校畢業的Teemu Suviala 和Antti Hinkula便前往紐約尋找工作機會,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接到工作,兩人便決定開始以獨立工作室的形態承接設計案。十年來,Kokoro & Moi以他們充滿玩心的視覺風格,為芬蘭注入五彩果汁般的營養劑。在色彩和視覺構成上Kokoro & Moi所提出的絕對是目前前所未見的,除了好奇心肯定還需要絕大的勇氣。

最具啟發性、最前進的東西往往是在界線內找不到的,要知道最正確的東西也往往正是最無趣的。危險的不是你不知如何欣賞不同的事物,而是你因惶然而拒絕。





kokoro & moi | www.kokoromoi.com
photos | www.kokoromoi.com || google

1.8.11

活色 - Raw Color



Raw Color是一間位於Eindhoven(Holland)兩人的小型設計工作室,Daniera ter Haar和Christoph Brach,兩人於2007年畢業後開始了一個名為Raw Color的設計計畫,試探日常有機物件轉化為色彩的可能性。Raw Color從2008年延續至今已發展出一系列的專題,兩人持續探索與發現,並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商品上。

整個系列專題以顏色為靈感。最初的專題,從蔬菜水果的汁液作為色票分類的依據,從汁液的顏色、不透明度建構一個檔案般的色彩系統 1。並在另一個攝影專題裡還原了顏色的原始組合,於是我們會看到切的薄透的黃青椒、三分之二紅甘藍拼接半顆甜菜跟的組合,以非熟悉的狀態出現的蔬果,像是賦予顏色新的形狀 2。另一個有趣的專題,則是根據之前的研究成果挑選出青色(C)、洋紅(M)、黃色(Y),這三個顏色分別以紅甘藍、甜菜跟、南瓜果汁裝入噴墨印表機的墨水匣,果汁的黏稠度導致的噴墨的不規則,使得幾何圖形產生有趣的形狀 3。Raw Color對顏色的探索在下一個專題裡轉移到織品上,使用藍晒(blueprint)的原理,將光線平面化地轉移到布料上,運用特製的間格機械控制日晒時間的長短,日光的化學作用產生深淺不一的同色調區塊,顏色的深淺透露了時光 4。Raw Color以顏色不停止地探索平面設計和攝影,這份好奇也延續到較商業的案子上,尤其在書籍設計和企業識別系統上Raw Color成功的視覺化了少見的概念 5





1. Raw Color 1
2. Raw Color 3
3. Raw Color 2
4. Exposures 2: Textiles
5. Identity: Maarten Kolk / Guus Kusters
    Books: Nest#5


Raw Color | www.rawcolor.nl
photos | www.rawcolor.nl

14.8.10

ⓢtudio / a café couture - Sweat Shop

位於巴黎 St Martin canal旁的Sweat Shop是一家複合式的café,除了賣可愛的杯子蛋糕外還出租縫紉機、DIY女紅用具、甚至還有早上法文課下午縫紉課的暑期課程,主辦人Martena Duss和Sissi Holleis提供了一個可愛溫馨的空間供縫紉編織發燒友相關的工具和交流練習的機會。在這個充滿復古傢具、鵝黃燈光的洋溢著巴黎情調小店裡,事實上服裝設計師Holleis來自奧國,Duss是來自瑞士的markup artist。兩人意識到近年手作和性格化自製商品的風潮,在向美國縫紉機品牌Singer爭取到十台縫紉機的贊助後開始了這個名為「血汗工廠」的咖啡館兼教學工作室。 Sweat Shop的中心思想「Less buying – more trying」,提供改造廢棄衣物的工具與課程、和不定期由設計師主持的workshop。令人興奮的是, Sweat Shop和一般手作物鬆軟淡雅的風格大相逕庭,難度高的搖滾肖像毛衣豈不是很值得讓我們一起來練練麻花針?


| sweat shop | www.sweatshopparis.com | blog
搖滾肖像毛衣 ➞
photo by : Munia Sbo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