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uote 』 (4) ☁☁☁ (1) 女神 (5) 文化 (7) 以後 (2) 平面 (6) 衣裝 (11) 青春 (2) 封面 (1) 紀錄片 (4) 音樂 (1) 插畫 (24) 評論 (1) Ⓐnything-else (3) art (24) books (8) camp camp 地 (3) collage (2) design (10) fashion (12) green (1) home (1) inthebook (1) land and tales (2) london london (2) magazine (16) movie (1) people (12) photography (17) poetry (1) rookie (1) screen-printing (1) sometime-else (1) ⓢtudio (6) web (1)





顯示具有 desig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desig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13.1.14

坎普園遊地 - Ruta Kiskis



Ruta Kiskis,來自立陶宛首都Vilnius,一個由Ruta Kiskyte於2009年夏天創立的飾品品牌。設計師Ruta Kiskyte受過專業的劇場設計、戲服設計的訓練,是一位操偶師、平面設計師、道具製作師,品牌設立的初衷完全是為了自娛自樂。 

Ruta Kiskis最神奇的把戲就是把不起眼的事物變身成為飾品,搗亂什物和珠寶的界線。葵瓜子和黑胡椒粒是耳邊袖口的裝飾,斷線、鬆脫的珍珠項鍊招搖地的懸掛在胸口和手腕上,還有彩色的鬆緊帶髮飾,曾經多希望她們是戒指或項鏈呵。Ruta Kiskis總是讓我想起小時候的有些女孩,她們喜歡蒐集紅色和綠色的便當橡皮筋,厚厚的兩大串分別掛地在手上,或是扮成上班女郎的迴紋針項鍊耳環,琅琅鐺鐺地編織成瑪麗安東尼的繁複蕾絲。一種辦家家酒的奇幻創造力,讓塑膠珠珠閃耀魔鏡的光芒。Ruta Kiskis看見尋常之物裡的奇異光輝,媚俗裡的惡趣味,既複製庸俗又嘲弄庸俗,kitsch又新奇。






Ruta Kiskis | rutakiskis.com
images | rutakiskis.com

31.7.13

deliberate coincidence - Palefroi

Palefroi是一個絹印(screen-print)工作室,位於德國柏林,由Damien Tran和Marion Jdanoff兩人組成,專注於絹印海報和手工製作的圖畫小誌,甚至舉辦絹版印刷的教學工作坊。作品在看似拼貼巧合的組成背後,其實是細心對版位和挑選顏色的計較。Palefroi雖然是二人的組合,Damien Tran和Marion Jdanoff的個人作品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Marion Jdanoff,以插畫和絹印有小男孩般的頑心。而Damien Tran的作品,在拼貼和絹印之間,有難以言喻的詩意。









palefroi | palefroi.net
Damien Tran | damientran.com
Marion Jdanoff | marionjdanoff.net


images | damientran.com

9.5.13

儀式的一種 - Jody Kocken






因為對香水過敏的關係,Jody Kocken一直在尋找能夠避免讓香水液體沾到皮膚,但是又能享受香氛的方法。今年24歲,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Design Academy Eindhoven,Jody Kocken從自己的煩惱出發,設計了一套儀式一般的香水使用道具。系列作品名為Perfume Tools,祭壇似的大理石案、木頭抽屜排列著不同造型的香氣收集器。貴金屬優良的導熱性,讓預先在香水瓶口收集的香氣在佩戴時因為體熱而釋放。狹長的收集器,在耳後、手腕如同精美的首飾。整個選擇工具、收集香氣、配戴、與釋放的過程,像是以放大鏡再詮釋了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噴灑香水的動作。Jody Kocken詩意且優雅地替自己找到了穿戴香水的解決之道。







Jody Kocken | jodykocken.com
images | thisispaper

4.5.13

歪斜博物館 - Museum Studio








Museum Studio是一間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設計工作室。作品風格變幻多端,創作範疇包括平面設計、插畫、攝影、傢俱和展場設計,並策劃出版目前已經11期的Museum Paper。「博物館工作室」,名稱取自創辦人童年時期最喜歡的地方,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而博物館所象徵的分類、秩序、疏離、和教育意義,據Museum Studio的說法是:只有單純的對博物館外觀和氣氛的嚮往,僅此而已。

在創作上,Museum Studio展現的是全然的獨立態度,拼貼、攝影、或是幾何圖形,在Museum Studio的作品裡都能游刃有餘恣意展現,視覺上新奇古怪,似乎沒有一個特定風格能夠界定,有時狂噪、而有時有優雅的詩意。其中為法國唱片廠牌Marble設計的識別系統,黑白大理石花紋為視覺元素,以非常直接的方式將品牌名稱視覺化,並設定唱片封面的應用模式,將大理石花紋作為封面的邊框,方框固定專輯名稱的位置。像是噪音粒子的黑白色的圖案、Marble和大理石花紋,頗有對照的樂趣。

Museum Paper作為Museum Studio自主出版的系列書籍,從最初以訪談為主的雜誌,逐漸轉型為每期和不同藝術家合作、量身打造的editorial book,在書籍設計的概念上詮釋藝術作品,本本都有驚喜。

Museum Studio像是無法規矩擺放展覽品的歪斜博物館,東倒西歪翻滾出巧妙的圖形,總是在我們以為共識的地方突圍,小詭計似的充滿新的視覺樂趣。













Museum Studio | www.museumstudio.se

16.4.13

福洛德爵士:點石成金的奇想 - Studio Fludd




Studio Fludd來自威尼斯,成立於2008年,是一個混合多樣媒材的年輕工作室,成員共5人,Matteo Baratto, Caterina Gabelli, Clara Giaquinto, Sara Maragotto, Valeria Sanguin,以煉金術為創作的靈感來源,借16~17世紀的科學家Sir. Fludd (Robert Fludd)之名,將工作室取名為Studio Fludd。


 

Sir. Fludd (1574~1637),一個星象學家、數學家、宇宙學家、神秘學家、據說也是個煉金術士。Studio Fludd,似乎也跟隨著博學的福洛德爵士多方面的研究興趣,將平面設計結合插畫、印刷物結合裝置、立體的現成物與平面的版面互相轉化,木製的多面體像是實驗室裡眩目的珍奇礦物,色彩和諧的物件似乎能對照著元素表。讓我想到小時後學校附近雜貨店裡賣的礦物學習教材,保利龍隔間的小格子裡質感各異的柔滑或粗糙,組合而成的和諧圖樣。 

不論是委托案或自發性的創作,Studio Fludd在平面和立體的交錯裡、和對手工製作的喜愛和堅持,冶煉著天馬行空的奇想。






Studio Fludd | studiofludd.com
images | studiofludd.com

3.2.13

致無限可能 - 廣煜


找不到一個適當的說法來形容廣煜的作品,他們像極一幅找不到血緣的樹狀圖,莫名的虛線伸展出來的旁枝;或是無法接續的藝術史的拼接,他們似乎是沒有可比擬的流派,憑空降下的體系。其中藝術家畫冊和大型博覽會的識別系統,以兩個相反的方向延伸出廣煜在平面設計上的實驗。



顛覆印象中畫冊印排版簡約、厚重精裝、印刷色澤必須忠實呈現原作的特色,而以概念主導在裝幀的方式和媒材的選擇上也再再地包圍藝術家的概念。其中仇曉飛2008的畫冊「物」(),白色的硬盒裝着近似日曆本或計算紙的本子,本子正面有一半的頁數被不規則地撕去,留下裝訂的部分,灰粉橘色半透的薄紙上印著文字。在概念自述裡廣煜寫道:「这本画册看起来只有后一半的内容。这“后一半”是艺术家记忆中的感受,而“前一半”已随着艺术家的真实记忆消失。」在呂山川的「事件 二〇〇八」 () 裡寫到「艺术家的作品以“年”作为时间段,将报纸上刊登的重要事件的图片以绘画的方式重现。这本画册的设计,重现了艺术家收集和整理图片的过程。所有图片及文字印刷于不同质感的纸张上,并以剪贴的方式呈现。封面更是对于画册自身的再剪贴。」平面設計或許不該只是將資訊系統化地呈現,也許更應該在視覺上完整地提煉一個概念。這個概念除了對照內容,在媒材的形式上也依循著概念而生。





而力求精簡的識別、標示系統廣煜卻說:「标识形象设计... ...为什么不能是一张画?一种颜色?一套字体?甚至是一种规律?... ...设计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简洁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在頗具爭議的深圳城市設計促進中心的識別系統競賽(),廣煜以公家機關的公章為概念,一組四個形狀分別代表標準形(三角形)、簡稱(圓形)、中文名稱(矩形)、英文名稱(方形),四個形狀依製作物的不同並沒有固定的排列順序,而不同的排列所產生的多樣性讓製作物在彼此之間產生微妙的關聯。也就是這種以識別系統質疑識別系統必要性的批判設計,恰恰吻合了設計中心的存在意義。這套作品從五百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另外幾個博覽會、展覽的主視覺也都質疑了我們對平面設計功能性的想像()。

批判並不是拋棄,而是通過質疑去理解並完善。可能性只是思考的開始。






2002年,廣煜畢業于中央美院設計系。2004年,與劉治治、何君成立mewe(米未設計聯盟)。2008年,在成立mewe(米未設計聯盟)的四年後,獨立出來成立吐毛球平面設計工作室。" To Meet You "音譯"吐毛球"一間位於北京的平面設計工作室,據說是以一隻經常佔據工作室而且從不吐毛球的野貓而命名。對照英文意思,遇見你和期待一隻不吐毛球的貓吐毛球可能相同重要。 吐毛球在設計概念和視覺風格上延續廣煜一直以來對平面設計刻板印象的挑戰。



廣煜|guang-yu.net
To Meet You|tomeetyou

27.7.12

A dose of - Kokoro & Moi
























有時候仔細審視某件令你崇拜的平面設計作品所得到的恐怕不只是靈感,可能還包括發現設計本身的樂趣以及其無法實現的沮喪、羨慕忌妒、還有對台灣現行美感的哀愁;而惶恐,比較像是在被推翻的提案中,質疑起自己所站立的位子,舉措無從。

恐怕不只是靈感,更不是先進國家美感的不同,而是一種對價值的認知。在美感之外,你是否願意讓一件作品看起來不僅僅是只有適當和正確,她還必須挑戰既有的規範/模範。

Kokoro & Moi,他們的生存哲學也踏實地實踐在他們的作品上。美夢成真。 

Kokoro & Moi說:We have a penchant for the curious and the extraordinary. 來自芬蘭,2001年甫從學校畢業的Teemu Suviala 和Antti Hinkula便前往紐約尋找工作機會,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接到工作,兩人便決定開始以獨立工作室的形態承接設計案。十年來,Kokoro & Moi以他們充滿玩心的視覺風格,為芬蘭注入五彩果汁般的營養劑。在色彩和視覺構成上Kokoro & Moi所提出的絕對是目前前所未見的,除了好奇心肯定還需要絕大的勇氣。

最具啟發性、最前進的東西往往是在界線內找不到的,要知道最正確的東西也往往正是最無趣的。危險的不是你不知如何欣賞不同的事物,而是你因惶然而拒絕。





kokoro & moi | www.kokoromoi.com
photos | www.kokoromoi.com || google

19.2.12

喚醒被拋棄的老靈魂 - Manoteca

一扇躺著的老舊的對開的門,可能是它最完整的樣貌了。它恐怕渴望的不只是人群來來往往開闔的匆忙;而是朋友聚集的中心點,例如一張餐桌;或是,深夜工作方便又舒適的工作臺。門板不再只阻隔雜沓和安適,被拋棄之後,有人給予他從未被看見的形貌。



Manoteca從被丟棄的廢棄舊傢俱裡看見他們的靈魂,招喚著Manoteca將它們組裝、拼接,廢棄物X廢棄物,於是他們甦醒、復活。二手傢俱特有的溫潤是時光才可能賦予的質感,因為觸摸、使用磨損的邊邊角角讓每件傢俱有了不同的樣子。而當他們不再被珍惜的時候,Manoteca從廢棄物裡看見他們,蒐羅到工作坊,然後他們在敲敲打打裡重生。與其說是被重製,其實他們更像是在Manoteca的倉庫裡自行生長。門板長出支撐身體的四肢,化身成一張桌子;三輪車亮著頭燈在書櫃間梭巡一本適合公園野餐閱讀的書。

Manoteca,一個位於意大利的工坊,相信每件二手物品都藏匿著上一個擁有者的生活刻痕。是因為童話般對物品的想像,才能看見人們視而不見的故事。蒐集人們廢置的傢俱,再製,並且重新詮釋物品的意義。當我們還在ikea逐漸統一全球人的居住空間的泡泡裡,有一種幾乎童話般的對傢俱的幻想,以雙手喚醒一個一個惺忪的老靈魂,賦予每件傢俱獨特的個性。




MANOTECA | www.manoteca.com
pic | www.manoteca.com

1.8.11

活色 - Raw Color



Raw Color是一間位於Eindhoven(Holland)兩人的小型設計工作室,Daniera ter Haar和Christoph Brach,兩人於2007年畢業後開始了一個名為Raw Color的設計計畫,試探日常有機物件轉化為色彩的可能性。Raw Color從2008年延續至今已發展出一系列的專題,兩人持續探索與發現,並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商品上。

整個系列專題以顏色為靈感。最初的專題,從蔬菜水果的汁液作為色票分類的依據,從汁液的顏色、不透明度建構一個檔案般的色彩系統 1。並在另一個攝影專題裡還原了顏色的原始組合,於是我們會看到切的薄透的黃青椒、三分之二紅甘藍拼接半顆甜菜跟的組合,以非熟悉的狀態出現的蔬果,像是賦予顏色新的形狀 2。另一個有趣的專題,則是根據之前的研究成果挑選出青色(C)、洋紅(M)、黃色(Y),這三個顏色分別以紅甘藍、甜菜跟、南瓜果汁裝入噴墨印表機的墨水匣,果汁的黏稠度導致的噴墨的不規則,使得幾何圖形產生有趣的形狀 3。Raw Color對顏色的探索在下一個專題裡轉移到織品上,使用藍晒(blueprint)的原理,將光線平面化地轉移到布料上,運用特製的間格機械控制日晒時間的長短,日光的化學作用產生深淺不一的同色調區塊,顏色的深淺透露了時光 4。Raw Color以顏色不停止地探索平面設計和攝影,這份好奇也延續到較商業的案子上,尤其在書籍設計和企業識別系統上Raw Color成功的視覺化了少見的概念 5





1. Raw Color 1
2. Raw Color 3
3. Raw Color 2
4. Exposures 2: Textiles
5. Identity: Maarten Kolk / Guus Kusters
    Books: Nest#5


Raw Color | www.rawcolor.nl
photos | www.rawcolor.nl

7.6.11

Inspiring indeed - Designspiration.net




Designspiration.net 是一個由註冊者貢獻資料的影像搜尋平台。每個註冊的會員皆以邀請的方式加入,以確保每個影像的精彩度。主要資料集中在平面設計、攝影、插畫等。從網站的界面即可看出其對影像品質的要求、以及對影像出處的重視。每個作品都可以再從貢獻者、tag、和原始網站層層往外無限瀏覽。從網站名稱,Designspiration,就可發現網站的目的在建立一個蒐集和搜尋設計靈感的社群,也的確,透過類似會員制的制度,Designspiration.net 的內容讓人流連忘返,尤其是平面和品牌識別資料庫的精緻程度,彷彿能讓所有疲憊不堪的平面設計師重拾初衷。


Designspiration.net
image | designspiration.net/image/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