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uote 』 (4) ☁☁☁ (1) 女神 (5) 文化 (7) 以後 (2) 平面 (6) 衣裝 (11) 青春 (2) 封面 (1) 紀錄片 (4) 音樂 (1) 插畫 (24) 評論 (1) Ⓐnything-else (3) art (24) books (8) camp camp 地 (3) collage (2) design (10) fashion (12) green (1) home (1) inthebook (1) land and tales (2) london london (2) magazine (16) movie (1) people (12) photography (17) poetry (1) rookie (1) screen-printing (1) sometime-else (1) ⓢtudio (6) web (1)





顯示具有 平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平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19.8.14

重置一個平面的邊界 - Ruth van Beek



「對我而言,令我感興趣的並不是拼貼作為一種技法,而是它能夠將已經存在的照片轉換成我想像中的影像的能力。透過裁剪和摺疊,作品不僅再現了物件,更成為物件本身。」

Ruth van Beek,目前工作生活於荷蘭西部城市Koog aan de Zaan,喜歡搜集1960-70年代的圖片、教學用圖錄。教學性書籍向來是最真實不過的攝影圖像,毫無情感地陳述著事實且隨著時間不斷汰換,然而對於Ruth van Beek,這些花藝教本、野生動物大全、礦物圖鑑正都是開展想像和創作的引線。

從蒐集、珍藏、默記、再到重組、剪貼和覆蓋,難以定形的色塊遮蔽畫面中的物件,像是阻隔又或是開啟,原本的圖像被局部遮掩只露出臆想的旁枝末節,覆蓋其上的有些有水彩筆觸的痕跡、有些是真實顛倒的相似內容,而紙片周圍的黑線不但暗示、也確實地區隔了上下的兩個圖層,猶如分割兩個不同的空間:一個是現實世界,有正當的物件、正確的透視、明瞭的構圖;而另一個是於現世之上開啓的異度平面。拼貼的互文性能讓不同的影像在同一平面上對話,是幻想的實踐更是對現實世界的發洩,Ruth van Beek不刻意隱藏的紙張折縫以及剪貼痕跡,都在在放大時間、空間的謬誤以及平面透視的錯置,我們像是掉進紙張與紙張的狹縫之間,揣測、墜入一個與周遭現實隔絕的私密空間。



Ruth van Beek | ruthvanbeek.com 
images | from the arrangement

31.7.13

deliberate coincidence - Palefroi

Palefroi是一個絹印(screen-print)工作室,位於德國柏林,由Damien Tran和Marion Jdanoff兩人組成,專注於絹印海報和手工製作的圖畫小誌,甚至舉辦絹版印刷的教學工作坊。作品在看似拼貼巧合的組成背後,其實是細心對版位和挑選顏色的計較。Palefroi雖然是二人的組合,Damien Tran和Marion Jdanoff的個人作品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Marion Jdanoff,以插畫和絹印有小男孩般的頑心。而Damien Tran的作品,在拼貼和絹印之間,有難以言喻的詩意。









palefroi | palefroi.net
Damien Tran | damientran.com
Marion Jdanoff | marionjdanoff.net


images | damientran.com

16.4.13

福洛德爵士:點石成金的奇想 - Studio Fludd




Studio Fludd來自威尼斯,成立於2008年,是一個混合多樣媒材的年輕工作室,成員共5人,Matteo Baratto, Caterina Gabelli, Clara Giaquinto, Sara Maragotto, Valeria Sanguin,以煉金術為創作的靈感來源,借16~17世紀的科學家Sir. Fludd (Robert Fludd)之名,將工作室取名為Studio Fludd。


 

Sir. Fludd (1574~1637),一個星象學家、數學家、宇宙學家、神秘學家、據說也是個煉金術士。Studio Fludd,似乎也跟隨著博學的福洛德爵士多方面的研究興趣,將平面設計結合插畫、印刷物結合裝置、立體的現成物與平面的版面互相轉化,木製的多面體像是實驗室裡眩目的珍奇礦物,色彩和諧的物件似乎能對照著元素表。讓我想到小時後學校附近雜貨店裡賣的礦物學習教材,保利龍隔間的小格子裡質感各異的柔滑或粗糙,組合而成的和諧圖樣。 

不論是委托案或自發性的創作,Studio Fludd在平面和立體的交錯裡、和對手工製作的喜愛和堅持,冶煉著天馬行空的奇想。






Studio Fludd | studiofludd.com
images | studiofludd.com

27.7.12

A dose of - Kokoro & Moi
























有時候仔細審視某件令你崇拜的平面設計作品所得到的恐怕不只是靈感,可能還包括發現設計本身的樂趣以及其無法實現的沮喪、羨慕忌妒、還有對台灣現行美感的哀愁;而惶恐,比較像是在被推翻的提案中,質疑起自己所站立的位子,舉措無從。

恐怕不只是靈感,更不是先進國家美感的不同,而是一種對價值的認知。在美感之外,你是否願意讓一件作品看起來不僅僅是只有適當和正確,她還必須挑戰既有的規範/模範。

Kokoro & Moi,他們的生存哲學也踏實地實踐在他們的作品上。美夢成真。 

Kokoro & Moi說:We have a penchant for the curious and the extraordinary. 來自芬蘭,2001年甫從學校畢業的Teemu Suviala 和Antti Hinkula便前往紐約尋找工作機會,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接到工作,兩人便決定開始以獨立工作室的形態承接設計案。十年來,Kokoro & Moi以他們充滿玩心的視覺風格,為芬蘭注入五彩果汁般的營養劑。在色彩和視覺構成上Kokoro & Moi所提出的絕對是目前前所未見的,除了好奇心肯定還需要絕大的勇氣。

最具啟發性、最前進的東西往往是在界線內找不到的,要知道最正確的東西也往往正是最無趣的。危險的不是你不知如何欣賞不同的事物,而是你因惶然而拒絕。





kokoro & moi | www.kokoromoi.com
photos | www.kokoromoi.com || google

7.6.11

Inspiring indeed - Designspiration.net




Designspiration.net 是一個由註冊者貢獻資料的影像搜尋平台。每個註冊的會員皆以邀請的方式加入,以確保每個影像的精彩度。主要資料集中在平面設計、攝影、插畫等。從網站的界面即可看出其對影像品質的要求、以及對影像出處的重視。每個作品都可以再從貢獻者、tag、和原始網站層層往外無限瀏覽。從網站名稱,Designspiration,就可發現網站的目的在建立一個蒐集和搜尋設計靈感的社群,也的確,透過類似會員制的制度,Designspiration.net 的內容讓人流連忘返,尤其是平面和品牌識別資料庫的精緻程度,彷彿能讓所有疲憊不堪的平面設計師重拾初衷。


Designspiration.net
image | designspiration.net/image/30706/

15.4.10

封面 / 胡思亂想, 王菲 /














---------------
王菲
胡思亂想
1994
新藝寶
---------------
design: Mr. Hard, Wing Shya, Olive, Gory
---------------





往往在我們還未真正了解某個領域的時候就急著顛覆他,但是也正是因為每個小顛覆能讓我們對藝術或設計或是其他領域有新的理解,這些理解或許更正確,但卻很少被稱讚。大多數的人會用“看不懂”因為這些顛覆阻斷了他們理解事物的習慣,這些習慣不僅讓事物永恆地一成不變也扼殺了每個出軌的成就。文學顛覆文字敘事的局限、電影顛覆線性敘事、藝術顛覆美感與形式、平面設計顛覆可讀性,這些並不只是因為他們cutting-edge或偏鋒而得到讚美或邊緣化,而是事物的每一次脫軌都在在從反方向證實了自身。

這張“胡思亂想“已經問世十五年以上了,他沒有玩弄cd包裝的可能形式,卻從最根本的平面設計的角度試探中文字的可讀性,這些少了筆畫的局部中文字在十五年後的今天仍然可能被視為是偏鋒的。全白的盒蓋全白的凸字、全白歌詞本印上難以閱讀淡黃色字(內另附一張23平方單面白紙黑字歌詞單,讓你細細吟唱)、沒有明星沙龍照,甚至在封面側標也同樣印上缺少筆畫的標語(沒有新形象/沒有個案碟/沒有大頭像/沒有寫真集/沒有歌迷會申請表/沒有混音版本/沒有限額發行/沒有劇場版/沒有流菲飛下集/沒有什麼),什麼都沒有於是選用一遍空虛的白色。設計則是由Mr. Hard (硬天師:林海峰)、Wing Shya (夏永康,王家衛電影劇照,作品散見各國際時尚雜誌)… … 等人設計。從設計師便可見這張專輯在設計上的前衛性。

這篇文字不提王菲,也不論碟內音樂。我已經忘記少年時期打開這張全白專輯是驚艷地愛不釋手還是莫名其妙地討厭這些隱形般的白色字詞。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無論你是在哪個領域都能讓人們對其的理解往前一點點,其實我們都有這個機會。




-軟硬天師: wiki➞
1990年代軟硬天師以其幽默感及對香港的市井小民的細膩觀察和對社會新聞事件的評論發展出獨特的粵語rap風格,在香港九十年代面對回歸以及廿一世紀中國化,軟硬天師更以歌曲和廣播劇留下註解。1993《廣播道殺人事件》,以九龍皇帝曾灶財之街頭塗鴉作為封面和內頁設計。軟硬天師熱中市井街頭文化,善用翻玩表達對香港社會的看法。1995年二人停止以組合形式出現至2006年再次合體其間,二人分別持續活躍於娛樂圈。

- Wing Shya:
wiki➞, personal website➞

- 九龍皇帝:
wiki➞





撰文: 陳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