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uote 』 (4) ☁☁☁ (1) 女神 (5) 文化 (7) 以後 (2) 平面 (6) 衣裝 (11) 青春 (2) 封面 (1) 紀錄片 (4) 音樂 (1) 插畫 (24) 評論 (1) Ⓐnything-else (3) art (24) books (8) camp camp 地 (3) collage (2) design (10) fashion (12) green (1) home (1) inthebook (1) land and tales (2) london london (2) magazine (16) movie (1) people (12) photography (17) poetry (1) rookie (1) screen-printing (1) sometime-else (1) ⓢtudio (6) web (1)





20.7.11

親密與隱匿 - Lukasz Wierzbowski



幾個月前urban outfitters發佈了Lukasz Wierzbowski為urban outfitters 2011年春夏的prints collection所拍攝的影像,此系列影像命名為Hide & Seek。在Hide & Seek裡,女孩們的印花外衣和繁雜的場景重疊,舉手投足間遮蔽臉龐,於是,沒有五官的模特兒以及她們的衣服、四肢、和晃動的頭髮像是縫製在場景裡的風景。

如果你有足夠的好奇心前往Lukasz Wierzbowski的flickr (neon.tambourine)便會發現,“人與周圍事物的關係”一直是Lukasz關注的課題。失去臉部的肖像,我們彷彿更能看到場景所在之處的細節:牆上的風景畫、蕾絲邊窗簾、雪地搭配的枯黃,更多時候有那麼一點東歐森林與前共產居家裝飾的異國情調。Lukasz Wierzbowski目前居住波蘭西部小鎮Wroclaw,攻讀社會心理學,只使用底片相機拍照,相機也幾乎可以說是他從童年開始的玩伴。對於底片相機,他說到:當你從觀景窗看出去、當你開始想像拍攝的最終成果時;即使往往預期的影像和照片的結果不同;但是那個被框住的甜蜜幻象才是最寶貴的。Lukasz持續地在居住的城市搜尋理想的拍攝地點,模特兒也都是朋友圈裡的女孩,這讓他的照片充滿的生活的氣味。居住場所的遊戲,女孩像與居住空間貼合,四肢如傢具的延伸。人與週遭事物的關係也延伸到自然裡,如森林裡的探險,顯眼的衣著失去臉孔竟成為保護色,如此親密地隱匿。











Lukasz Wierzbowski | lukaszwierzbowski.com | flickr
photo | flickr

5.7.11

獨立小花開 - Kaugummi Books


Kaugummi Books,一個位於法國雷恩的出版社,從2005年開始致力於發揚當代繪畫,攝影,與迷幻音樂,出版物包括書籍,雜誌,甚至唱片,出版量大部份限制在100到150份之間,大量使用成本低廉的單色印刷,是為現今獨立出版刊物風潮推波助瀾的重要角色。 這種低頁數,低發行量,設計美感新穎,不講求精美印刷的出版物彷彿與當下出版業的一般現象大相逕庭,卻也為紙本印刷傳播與獨立小眾出版開啓了一個新的樣貌。

除了書籍,Kaugummi Books旗下的Kaugummi Magazine以半年一期的頻率,從2006年發行量一百份已逐漸成長至2010的500份,著重於攝影與繪畫,每一期設定主題並邀請藝術家參與創作。以第五期與第六期為例,第五期為攝影專輯,以’DAY’為主題,將不同的攝影作品按照時序排列,讀者翻讀就像從日出到日落每一個小時都在不同地點漫遊。而第六期為繪畫專輯,主題為’ NOISE AND SILENCE’,就像在欣賞一個插畫展覽。

雖然電子書的時代變革早已經開展,紙本書將會在未來消失的預言也持續發酵,但在這種以藝術創作為理想,樂於做夢,迷戀紙張觸感,不向商業化靠攏的一小群人們之間,紙本書籍永遠不會停止被印刷出來,不會停止被珍藏。






Kaugummi Books
all photos are from Kaugummi Books

30.6.11

For a better tomorrow - Bad Day Magazine


2007年夏天的多倫多,Eva Michon和Colin Bergh,以50份影印加定書針裝訂開始了如今發行量5,000份(issue 10, 2011)且全數售罄的Bad Day Magazine。

Bad Day Magazine,一年四期刊,雜誌主編Eva Michon
(photographer & filmmaker)和創意總監Colin Bergh(an art director based in Toronto)兩人以訪談為起點,以極低的成本在朋友間發行的第一期,得到的正面回應讓這本雜誌逐漸成為一個低新聞性、少量廣告、以和創作者對談為主軸的單色印刷雜誌。A5左右的小開本猶如口袋書,單色印刷不同於坊間的藝術設計時尚雜誌,在色彩奪目的雜誌架上Bad Day Magazine朦朧的單色圖案像是一片矩形的開口,藍綠色的Sofia Coppola。Bad Day Magazine驚人地以單色印刷廣告頁,但集中放入不到十頁的彩色攝影專題,據Eva說是為了要驚嚇讀者。但最值得一提是雜誌的內容,維持最初一開始的構想,以訪談創作者為主,整本雜誌全為訪談內容,沒有評論、生平、簡史、作品介紹,合作的作者以極為流暢且深入的對話討論受訪者的作品和現況,受訪者包括各個領域的創作者,電影導演、演員、設計師、音樂人、藝術家、甚至任何有趣的創作者,從訪談裡妳會看到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像是蘇菲亞科波拉非常認真的說她想拍暮光之城,甚至不排斥拍續集!)以及創作者對作品、生活、人生的態度。

如Bad Day Magazine對自己的期許,Good things are found in the pages of a Bad Day,在每個壞日子裡,為以後發現一些些美好明天的線索。




Bad Day | baddaymagazine.com
pic | issue 10, (Sofia Coppola, Vanessa Beecroft, Panda Bear, Jeff Wall, Daniel Eatock, Thomas Persson, Brendan Flanagan, a Fort and a Joke) | from baddaymagazine.com

20.6.11

以愛心和熱忱裁縫 - Borne By Elise Berger


AW11 First Flight 

Borne By Elise Berger從11年春夏系列開始,走到第二季已經吸引了許多關注,設計師Christine Elise Kölnberger-Aziz出生成長於德國西北小鎮,從小在爺爺的男裝裁縫店裡觀察爺爺工作,於是開始了對藝術以及服裝製作的興趣。在一次西班牙旅遊後,2003年Christine開始在巴塞隆那接受時裝教育,Christine以獨特的創意和沿襲自祖父對服裝製作細節的堅持,以first class的成績畢業,並繼2006年Vivienne Westwood的暑期實習後,2007年再次前往倫敦於Preen實習。而2008年夏天,長子的出生,Christine於是開始思考自理品牌的可能性,Borne By Elise Berger也因此誕生。接著,Christine和丈夫Adam舉家遷往巴塞隆那,兩人一同打理Borne By Elise Berger,並於10年九月發表春夏系列。Borne By Elise Berger同時以巴塞隆那和倫敦作為根據地。

自11年春夏的Little Seres系列便可發現Borne By Elise Berger巧妙地從利落的男裝剪裁發展出一種鬆散柔軟的女性氣質,從小觀察祖父細心和耐心的裁縫男裝也使Borne By Elise Berger的設計更專注於衣服的細節。細節,Christine說到,除了使一件衣服更獨特外,也更能夠藉由細節展現個人特色。Little Seres系列於褲腰間點綴著蓬鬆的褶皺、棉織洋裝下身雲朵般堆積著輕盈;AW11 First Flight系列延續皺摺的意像成為波浪形的花瓣收邊。輕透布料的襯衫對應男裝般的長褲、寬鬆tunic組合繡球花般的短裙,Borne By Elise Berger總在硬朗中性的剪裁裡加入綿軟的女性特質;在看似寬鬆毫無性感曲線的衣著上其實看到的是個人風格以及無造作的自信。

Borne By Elise Berger相信他們以愛和熱忱灌溉的每件衣服都有一個獨特的靈魂,尋找不受潮流左右的主人。



Borne By Elise Berger | www.borne.co.uk
Photo | 1. AW11 || 2.3. SS11 | www.borne.co.uk

7.6.11

Inspiring indeed - Designspiration.net




Designspiration.net 是一個由註冊者貢獻資料的影像搜尋平台。每個註冊的會員皆以邀請的方式加入,以確保每個影像的精彩度。主要資料集中在平面設計、攝影、插畫等。從網站的界面即可看出其對影像品質的要求、以及對影像出處的重視。每個作品都可以再從貢獻者、tag、和原始網站層層往外無限瀏覽。從網站名稱,Designspiration,就可發現網站的目的在建立一個蒐集和搜尋設計靈感的社群,也的確,透過類似會員制的制度,Designspiration.net 的內容讓人流連忘返,尤其是平面和品牌識別資料庫的精緻程度,彷彿能讓所有疲憊不堪的平面設計師重拾初衷。


Designspiration.net
image | designspiration.net/image/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