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uote 』 (4) ☁☁☁ (1) 女神 (5) 文化 (7) 以後 (2) 平面 (6) 衣裝 (11) 青春 (2) 封面 (1) 紀錄片 (4) 音樂 (1) 插畫 (24) 評論 (1) Ⓐnything-else (3) art (24) books (8) camp camp 地 (3) collage (2) design (10) fashion (12) green (1) home (1) inthebook (1) land and tales (2) london london (2) magazine (16) movie (1) people (12) photography (17) poetry (1) rookie (1) screen-printing (1) sometime-else (1) ⓢtudio (6) web (1)





24.6.13

光陰序列和凝滯的切片 - Anna Paola Guerra







Anna Paola Guerra,攝影師,工作、生活於巴西東南的belo horizonte。

難以想像這些照片來自色彩濃艷的巴西,幾乎灰色的陰鬱、均勻的自然光和低反差像世界覆蓋了一層描圖紙,在最低限度的構圖裡幾乎感受不到城市、街道、房屋和人的存在。Anna Paola Guerra,背着相機在一個無從對照的地圖裡來回行走,只有沈思的哲人、或是細心的科學家,才能在無人的街角踱步,找到時空中最隱秘的關聯。想像Anna Paola Guerra正等待著一個奇妙的巧合,窗帘和風的掩映、牆角和斜陽的錯落、玻璃窗內外的對照,她看到因為時間推移,觀察物所產生的細微變化,而這些變化時常是非常靜默的。時間的序列在她眼前鋪展開來,她先等待、觀察、凝視、才按下快門,一些沒沒無聞、無關緊要的存在,一些似乎永恆靜止不動,緩慢安靜又詩意的存在,在按下快門後,Anna Paola Guerra就像在無限延展的序列裡抽取一個號碼,時間如一枚蠟封的生物切片般獨立出來,當我們凝視這些日常的局部、永恆的片刻,凝結的風彷彿又吹動了起來。






Anna Paola Guerra | annapaolaguerra.com || flickr
images | annapaolaguerra.com

9.5.13

儀式的一種 - Jody Kocken






因為對香水過敏的關係,Jody Kocken一直在尋找能夠避免讓香水液體沾到皮膚,但是又能享受香氛的方法。今年24歲,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Design Academy Eindhoven,Jody Kocken從自己的煩惱出發,設計了一套儀式一般的香水使用道具。系列作品名為Perfume Tools,祭壇似的大理石案、木頭抽屜排列著不同造型的香氣收集器。貴金屬優良的導熱性,讓預先在香水瓶口收集的香氣在佩戴時因為體熱而釋放。狹長的收集器,在耳後、手腕如同精美的首飾。整個選擇工具、收集香氣、配戴、與釋放的過程,像是以放大鏡再詮釋了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噴灑香水的動作。Jody Kocken詩意且優雅地替自己找到了穿戴香水的解決之道。







Jody Kocken | jodykocken.com
images | thisispaper

4.5.13

歪斜博物館 - Museum Studio








Museum Studio是一間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設計工作室。作品風格變幻多端,創作範疇包括平面設計、插畫、攝影、傢俱和展場設計,並策劃出版目前已經11期的Museum Paper。「博物館工作室」,名稱取自創辦人童年時期最喜歡的地方,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而博物館所象徵的分類、秩序、疏離、和教育意義,據Museum Studio的說法是:只有單純的對博物館外觀和氣氛的嚮往,僅此而已。

在創作上,Museum Studio展現的是全然的獨立態度,拼貼、攝影、或是幾何圖形,在Museum Studio的作品裡都能游刃有餘恣意展現,視覺上新奇古怪,似乎沒有一個特定風格能夠界定,有時狂噪、而有時有優雅的詩意。其中為法國唱片廠牌Marble設計的識別系統,黑白大理石花紋為視覺元素,以非常直接的方式將品牌名稱視覺化,並設定唱片封面的應用模式,將大理石花紋作為封面的邊框,方框固定專輯名稱的位置。像是噪音粒子的黑白色的圖案、Marble和大理石花紋,頗有對照的樂趣。

Museum Paper作為Museum Studio自主出版的系列書籍,從最初以訪談為主的雜誌,逐漸轉型為每期和不同藝術家合作、量身打造的editorial book,在書籍設計的概念上詮釋藝術作品,本本都有驚喜。

Museum Studio像是無法規矩擺放展覽品的歪斜博物館,東倒西歪翻滾出巧妙的圖形,總是在我們以為共識的地方突圍,小詭計似的充滿新的視覺樂趣。













Museum Studio | www.museumstudio.se

26.4.13

處女自殺(續) - Petra Collins


 

1992年出生的Petra Collins,出生於加拿大多倫多,正以攝影記錄著興奮夾雜失落、瘋狂點綴憂鬱的青春臉龐。13、14歲開始接觸攝影,17歲起即為另翼雜誌如:Vice, Oyster, Garage ... 等拍照。拍攝的對象多是年紀相仿女性朋友,場景則像是二流校園片:高中畢業舞會、放學的密友房間、貼滿偶像海報和夜光貼紙的閣樓、週間下午爸媽不在的後院游泳池。照片充滿了低階相機和廉價底片交錯作用產生的難以掌控的樂趣,同場景但難以統一的色調、跳動的曝光和焦距、時粗時細的銀粒子,拼貼出宛如處女自殺 (The Virgin Suicides, Sofia Coppola, 1999)粉彩色的躁動、青春期的痛癢。

2012年,Tavi Gevinson延攬Petra Collins作為青少女線上誌Rookie Mag的攝影師,兩人相互啓發拍攝了許多專題。其中從紐約出發經西雅圖到洛杉磯的大美國壯遊,Rookie Road Trip,與Urban Outfitters合作,逐點停頓舉辦Rookie fans見面活動,並在途中停留的不同城市為UO拍攝Lookbook,女孩氣十足,簡直就是pastel grunge版的on the road。公路之旅的終點以出版Rookie Yearbook One作為旅程的紀念和一個以女孩臥室為概念的展覽Strange Magic。

Petra Collins照片的主角都是十幾二十歲的女孩,許多人視Petra Collins在照片裡所展現的青少女性感面向為異端,自稱為女性主義者的Petra Collins認為,人們總是理想化青春期的女孩,將她們去性化以符合純潔的期望。在父權至上的體制裡即使是成熟女性,她的身體和性慾望也只能迎合男性的凝視。裸露身體代表的是對性慾的掌控權,Petra Collins期望塑造的是一個女性的凝視。青少女的凝視,一種青春期女孩獨享的密語、成長的腹語術。灰綠髮色的riot grrrl,閃光的指甲油和小貼紙,小女巫的粉紅色魔法,Petra Collins用銀粒子塗抹,在青春的死期才能獲得召喚回憶的咒語。










Petra Collins | www.petracollins.com
images | www.petracollins.com

16.4.13

福洛德爵士:點石成金的奇想 - Studio Fludd




Studio Fludd來自威尼斯,成立於2008年,是一個混合多樣媒材的年輕工作室,成員共5人,Matteo Baratto, Caterina Gabelli, Clara Giaquinto, Sara Maragotto, Valeria Sanguin,以煉金術為創作的靈感來源,借16~17世紀的科學家Sir. Fludd (Robert Fludd)之名,將工作室取名為Studio Fludd。


 

Sir. Fludd (1574~1637),一個星象學家、數學家、宇宙學家、神秘學家、據說也是個煉金術士。Studio Fludd,似乎也跟隨著博學的福洛德爵士多方面的研究興趣,將平面設計結合插畫、印刷物結合裝置、立體的現成物與平面的版面互相轉化,木製的多面體像是實驗室裡眩目的珍奇礦物,色彩和諧的物件似乎能對照著元素表。讓我想到小時後學校附近雜貨店裡賣的礦物學習教材,保利龍隔間的小格子裡質感各異的柔滑或粗糙,組合而成的和諧圖樣。 

不論是委托案或自發性的創作,Studio Fludd在平面和立體的交錯裡、和對手工製作的喜愛和堅持,冶煉著天馬行空的奇想。






Studio Fludd | studiofludd.com
images | studioflu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