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uote 』 (4) ☁☁☁ (1) 女神 (5) 文化 (7) 以後 (2) 平面 (6) 衣裝 (11) 青春 (2) 封面 (1) 紀錄片 (4) 音樂 (1) 插畫 (24) 評論 (1) Ⓐnything-else (3) art (24) books (8) camp camp 地 (3) collage (2) design (10) fashion (12) green (1) home (1) inthebook (1) land and tales (2) london london (2) magazine (16) movie (1) people (12) photography (17) poetry (1) rookie (1) screen-printing (1) sometime-else (1) ⓢtudio (6) web (1)





26.9.11

再現 - Uncanny Magazine


在所謂雜誌的定義已經日漸模糊的今日,一場實驗性的插畫解構與再製也能成為Uncanny Magazine吸引目光的獨特內容。

以倫敦為基地的自由插畫家/平面設計師Karen Lacroix在RCA的MA in Communication Art & Design課程畢業之後,於2010年開始出版Uncanny Magazine,目前已經來到第三期。這一期Karen Lacroix試圖將她為English Touring Opera的2011秋天小冊繪製的插畫,以重新拼貼排版並出版的動作,彷彿將設計/插畫的最終(商業)目的這個旅程路線模式給打破,顯露出另一個可供研究評論的可討論空間。插畫從一開始就命定的商業價值走到最後,也許可以反轉重生?那麼(再度)出版的這個動作就不只是單純的商業操作,而可以說是藝術行為的確立了。



Karen Lacroix的插畫在重新組合,大小夾頁交錯的設計之下彷彿像是實驗電影的蒙太奇鏡頭,用最鮮艷如夢境的顏色,剪接的跳躍畫面相互衝撞,就如同意象繁雜紛陳的現代詩。

只有100本的印刷量,注重論述勝於原本一般雜誌平易近人的調性,重生的商業藝術作品除了更加美麗深邃以外,還有著啓發更多可能性的底層涵義。




Uncanny Editions
Uncanny Magazine no.3

15.9.11

給女孩的末日自保手冊 - Born in Flames


像是一個鮮明的地標一樣,1983年Lizzie Borden導演的Born in Flames在獨立queer影片史上劃下一道痕跡。如今這部電影由Kaisa Lassinaro重新編輯成影像加上文字的謄本,以影像書的型式重出江湖。

以杜撰的時空背景為底色,用仿紀錄片的拍攝手法把碎屑拼接起來,呈現出的是經過十年非暴力政治導向平等均權以後的紐約市,然而這個城市卻彷彿在改變之後變得更加父權體制。有的女孩透過地下電台發聲,有的女孩甚至自組祕密軍隊,有的女孩負責為報社追查這些革命行動,如此的視線交錯,場域交錯,立場交錯,不停地顯現性別偏見的存在,還有更重要的,經過直接的行動可以如何反抗這些偏見。

女孩們集會,播送地下電台節目,創作藝術作品,張貼海報,在陰莖上套好保險套,用自己的方式對抗這個對女性充滿敵意的反烏托邦。這彷彿是另一種警世預言,女權不再像幾百年前艱難嗎?我們絕對不再需要像Pankhurst家族那樣慘烈地爭取投票權,不再需要等待男性給予我們工作權利,但那些少數遭遇性別歧視待遇的女孩們仍然存在。就像電影裡在街頭遭遇性別霸凌的女孩,在被兩名男性壓制在地時被組織起來的騎著單車的革命女孩們所救,但女孩們要的不是拯救,不是反抗的武裝行動,更不是像電影裡最後炸掉世貿樓頂的尖塔傳達訴求,女孩們要的是性別霸凌此事根本不再發生。








Born in Flames (1983) ➔
Occasional Papers ➔


pics are from Born in Flames the movie and the publication

7.9.11

夏威夷孟浪 - Maarten van der Horst


Maarten van der Horst來自荷蘭,2011年於中央聖馬丁(CSM)完成藝術碩士學位,在此之前,他就讀於荷蘭東南Arnhem的ArtEZ Institute of the Arts,是一個位於國家森林南方的藝術學校。碩士畢業作品以夏威夷印花襯衫綴以粉嫩色彩的二手尼龍襯裙吸引了時尚界的目光。並即將在今年九月的倫敦時裝週,Fashion East展出2012年的春夏系列。

關鍵字包括:異裝癖、變裝皇后、曼谷買春團、假期、逃避現實。

Maarten van der Horst從東南亞的獵豔遊客身上找到一種象徵著背棄有領階級、規範、道德同時也象徵男性精力的服裝:夏威夷襯衫,並以此為原型調配出猶如變裝皇后的滑稽突梯。使用1940年代經典的夏威夷印花布料製作過大的襯衫、百慕達褲、合身八分褲等男性剪裁,並用廉價的二手尼龍襯裙圍繞著過於寬大的服裝。尼龍襯裙粉彩般的色澤與蓬鬆的摺邊不適宜地縫綴在肩膀褲頭上,像是在男子氣概的熱帶島嶼上飄灑進杯子蛋糕的糖霜。二手尼龍襯裙的低成本與改造手法的使用其實都呼應著變裝皇后改製舞台服裝的習慣,從舊貨、被拋棄物或是逝去的時代取材,身著與現實世界的背離與叛逃。異裝癖和海外假期,一個處於社會認同的邊緣,另一個是中產階級的資本主義信徒,兩者似乎毫不相關,但是其實也同時對應著遠離現實的渴望。一個娘泡版的歐美買春大叔,暫時擺脫辦公室的西裝領帶,鑽進霓虹燈泡潮濕悶熱的東南亞夜市小巷時,彷彿身上還披掛著海灘的碎浪。

如果只在Maarten van der Horst的作品身上看到拼貼服裝樣式的可能性,那便忽略了在詮釋概念的背後,Maarten van der Horst所渴望表達的是對傳統男式服裝認知的批判與挑戰。







Maarten van der Horst | www.maartenvanderhorst.com
pics | Dazed & Confused July Issue | Photographed by Amira Fritz
runway pics |www.maartenvanderhorst.com